位置:首页 > 泰国高僧寺庙 > 泰国寺庙
泰国佛教概况及发展历史
泰国佛教概况及发展历史泰国寺庙 729 人已围观微信号:xtyfgfp微信号:xtyfgfp
简介
泰国佛教历史悠久。自十三世纪至今,佛教一直是泰国国教;
它在泰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泰国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泰国宪法规定,国土必须是佛教徒,并且是佛教*高赞助者。拉玛六世(1910—1925)制订的泰国二色国旗,其中红色象征人民和国家,白色象征佛教,蓝色象征王权。泰国文化,富有佛教色彩。佛教寺院,是早期泰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泰国的每个男子,一生中必须出家一次,土族也不例外。泰国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5%;泰国僧团大约有28万人,其中比丘约18万人,沙弥10万人,据七十年代初统计,全国平均每百人中有一个僧人。全国寺院约二万五千座,佛塔达十万座以上,平均每一个乡有一座寺塔。泰国佛教 泰国佛牌
一、泰国佛教的历史和沿革
据《大史》等记载,公元前三世纪,任印度华氏城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南传说法)时,曾派一批大德到各地弘法。其中须那和郁多罗两位高僧来到金地(即今印度支那半岛)布教,缅甸、泰国等都将此视为本国佛教之嚆矢。近百年来,在泰国南部出土了一批早期的刻有巴利文的石质法轮和公元初期的占铜佛像,说明佛教传入泰国的时间很早。
古时,泰国盛行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据中国史书记载,从南北朝至唐代,泰国各民族曾在今泰国南部和中部建立几个国家,并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其中主要有盘盘国、赤土国和堕罗钵底国等。
据《旧唐书》载:“盘盘国,在林邑曲南海曲中,北与林邑隔小海,……与狼牙修国为邻,人皆学婆罗门书,甚敬佛法”。据《隋书》载,赤土国“其王氏姓瞿昙氏,居僧祇城,有门三重,相占各百许步。每门图画飞仙、仙人、菩萨之像,……其俗敬沸,尤重婆罗门”。堕罗钵底国(堕和罗国)是孟族所建立的国家,“南与盘盘,北与迦罗舍佛,东与真腊接,西邻大海”,他们与下缅甸的孟族,多信仰上座部佛教,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到该国“极尊三宝,多有持戒之人,乞食杜多,是其国法”。
十一世纪左右,泰族在湄南河流域北部陆续建立了几个部落国家,如清盛、清迈、清莱、帕耀、宋加洛和素可泰等。1238年,素可泰部落主坤邦克称号室利·因陀罗日王,建立泰族**个强大的独立国家,中国史书称为通国。
十三世纪,受斯里兰卡和缅甸的影响,上座部佛教在泰国渐盛。蓝摩堪亨王从洛坤迎请高僧到素可泰宣传僧伽罗上座部佛法,创建泰国僧团,在王宫旁建摩河头陀寺,成为泰国佛数中心。又据十五世纪泰僧宝般若撰《佛教时代花环》载,十四世纪初期,泰僧阿楼摩陀悉和苏曼那到缅甸师事斯里兰卡上座部高僧摩诃沙弥僧王重新受戒。四世列泰王迎请苏曼那回国重整泰国僧团。1361年,五世列泰(1355—1376)迎请斯里兰卡摩诃沙弥僧王当泰国僧王,自己师事他并受戒出家,法号“法王”,开创了泰国男子普遍出家过一段寺院生活的制度。
在素可泰王朝时期,上座部佛教也在泰北迅速发展。1292年,明来王统一南奔等部落国家,建立清迈王国,史称兰那泰王朝。据清迈编年史所载,1296年,明来王在清迈建造“婆卢迦多寺”,供大迦叶上座等四位斯里兰卡僧人卓锡。又据《佛教时代花环》载,在九世古拉王时期苏曼那从素可泰到清迈弘法,上座部佛教在泰北大盛。1477年,山十二世提罗迦王监护,达摩多那大上座主持,在清迈则育寺举行第八次佛教结集(泰国说法),一百名高僧重新编订巴利文大藏经,为期一年。泰国佛教 泰国佛牌
1350年,大城王国崛起,中国史书称为罗斛国。1378年罗斛国“**王”建立大城王朝,中国史书称为暹罗国。暹罗王室继续大力提倡上座部佛教,僧尼人数猛增,如《明史》所说:“男女多为僧尼,亦居庵寺,持斋受戒。……富贵者尤敬佛,百金之产,即以其半施之”。十七世纪初,仅大城地区,寺院达400座,比丘二万人。后来,缅暹两国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使佛教建筑破坏甚多。1767年,郑信复国,建都吞武里。1782年,拉玛一世创建曼谷王朝,从此,上座部佛教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拉玛一世(1782—1809)注重于僧团的恢复和整顿工作,颁布了十个有关法令,成立宗教事务部,加强对僧团的管理。1788年,他在曼谷摩诃头陀寺召开了第九次佛教结集(泰国说法),二百一十八位比丘和三十二位佛学者用五个月时间,将第八次清迈结集的巴利文三藏同各国保存的巴利文三藏对勘,编纂了一部较完整的巴利语大藏经,刻写于贝叶上,收藏在一座专门建筑的经楼里。
拉玛二世(1809—1824)重视佛教僧侣教育和培养工作,制订了分成九级的巴利文佛学考试制度,并延续至今。
拉玛三世(1824—1851)大兴土木,兴建和修葺大批寺院,现存的各种类型著名佛寺,多为拉玛三世时所建造,其中有曼谷*高的佛教建筑阿伦寺,法相应部的中心菩旺里吠特寺,被誉为“大百科寺院”的福寺等。这时期,寺院的建筑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布局,一座寺院,基本上包括受戒殿、演法殿、窣堵波、藏经楼、寮房、钟楼、回廊等。
拉玛四世当政时期(1851—1868)是泰国僧团的转折时期。他在一世至三世对僧团进行恢复、整顿和复兴的基础上,开始对泰国佛教进行改革,僧团亦开始分为法相应部和大部两大派。
拉玛四世主张重视佛典,一切以佛典为依据,他认为单纯的禅定和苦行不能获得般若,只有研习佛经才能获得般若。为了实践他的改革,他创建了以上层社会成员为主要对象的法相应部(意谓“符合佛法的部派”)。他两次派比丘到斯里兰卡取经,取回巴利文大藏经40卷和其他经论、论疏等30卷,开始将它译成泰文;他编写巴利文经偈,要求比丘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含义。他对比丘的律仪轨制进行了改革,例如严格规定受戒的地点、程序、仪式;在诵念巴利文佛经时,要严格区别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规定双肩披覆僧衣等。
拉玛五世(1869—1910)对佛教教育和研究进行了改革。1898年,朱拉隆功开始在全国实行普及小学教育,这场运动由僧团负责,规定所有寺庙办小学。同时,还创办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摩诃蒙骨佛教大学,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佛学研究水平。
从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泰国政府公布了三个重要僧伽法,对僧团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使佛教僧团在国家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
1893年,拉玛五世开始刊行用泰文字母拼写的巴利语大藏经,共39卷。在经藏的《小部》经典中,它只有七部经,缺《佛本生经》等八部经。1928年,拉玛七世又重修为45卷本出版,后来赠送我国一部。1957年,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开始将巴利文三藏译成泰文,计划出版45卷,现已大部完成。泰国佛教 泰国佛牌
二、泰国的僧团组织机构和佛教团体
泰国的僧伽组织机构,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在素可泰王朝时期,就设僧王管理佛教事务。大城王朝有四座大寺居于领导地位,其中以纳贝头陀寺住持为全国僧团领袖。在曼谷王朝僧团的组织机构有三次明显变革:
1902年拉玛五世颁布的僧伽法,共有17点,对僧人的受戒仪轨、云游化缘、土地管理、组织机构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基本上仿照国家政权机构,以建立僧团的各级组织。国王是佛教僧团*高护持者。全国僧团分成四部分,其中大部(派)僧侣按地区分成泰北、泰南、泰中三部分,法相应部比丘单独为一部分,任命四个大僧长分别管理,他们是国王管理僧团事务的顾问,下属依次是府僧长、城镇僧长、县僧长和住持。
1932年泰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为适应议会民主的新潮流,泰国政府于1941年公布了新的僧伽法,仿照中央政权的议会政府形式,建立了僧团的*高领导机构。僧团领袖称僧王,山国王任命。僧团中央机构有三个,一是僧伽议会,主立法;二是僧伽内阁,设有总理和部长,内阁分四个部,即内政、教育、宣传和公共建筑;三是“持戒”法庭,主司法。以下按照大区、府、县、乡逐级设僧伽委员会,每一委员会设一僧长。
1962年底,泰国政府为了调和僧团内部的纷争,加强僧王的权力,于1963年开始实行新的僧伽法,废除了僧伽议会、内阁和法庭,以大长老会代替之。大长老会是僧王的顾问机构,其成员基本上是著名皇家寺院化持,共有十一至十三人。泰国政府教育部宗教事务厅总监担任大长老会秘书长,代表政府与僧团进行联系。在中央一级还设有五个大僧长,他们是二大教派领袖,有时亦称副僧王,其中大部派僧团有泰北、泰东、泰中和泰南四个大僧长,法相应部大僧长一个。以下各级有大区僧长、府僧长、县僧长、乡僧长、主持。
泰国的主要佛教团体有两个,即泰国佛教会和泰国佛教青年会,其成员是居士。
泰国佛教会的全称是“皇家监护泰国佛教会”,1933年成立,*初称佛法弘扬会,五十年代初才改现名。总部设在曼谷,在全国各地有七十个分会。该会的宗旨以宣传佛法为主,专门成立志愿弘法团,到各地宣传佛教道德思想,出版《佛法》杂志和《卫塞节》专刊,印刷大量佛教书刊。还定期举行佛法研讨会和静坐班,开设诊疗所等慈善机构。该会是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发起团体之一,目前仍是该组织的唯一泰国会员。
泰国佛教青年会全称“皇家监护泰国佛教青年会”,创建于1950年,1960年获泰皇御许,在会名之前冠以“皇家监护”的衔称,王子和三位公主成为该会名誉会员,在全国各地有四十五个分会,主办《青年佛教徒》刊物,在各地创办星期日佛教学校,开展各种弘法活动。1979年以来,和“世佛联”、世界佛青大会共同组织佛法发展计划,对印支三国难民开展救济工作。泰国佛教 泰国佛牌
三、泰国的佛教教育和佛学研究
泰国早期的知识传授工作,主要由寺庙承担。泰国实行男子普遍出家制度,大多数青少年从小就到寺庙接受佛教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和佛教思想及仪轨。二十世纪初,又规定在全国所有寺庙创办小学,培养比丘师资,开展普及小学教育运动。至六十年代,全国还有九千多座寺庙小学,寺院在泰国教育事业中仍起重要作用。
僧教育是泰国僧团的主要活动内容。从素可泰王朝以来,国家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僧侣的培养,例如创办佛学院、巴利文学校等。特别是从十七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实行考僧制度,大大推动了泰国佛教教育和佛学研究的开展。
在人城王朝时期,已开始定期举行僧人研修佛法考试,通过考试淘汰不及格者、以提高僧团的文化和佛学水平。在大城王朝后期,巴利文佛学考试分成三级,第三级要译出几部经;第二级译律藏;**级译论藏兼译其他二藏。
从拉玛二世开始,僧伽考试制度采取两种形式,即初级泰文佛学考试和高级巴利文佛学考试。前者分为三级三等;后者分为九级三等。二次大战前,规定凡通过巴利文佛学考试第三级者才可报考佛教大学,目前,由于僧人佛学水平的提高,已将报考佛教大学的资历改为第六级。僧人考试制度受到国家的奖掖,例如1967年,泰文佛学考试在全国897处考场同时举行,参加者17,700人。巴利文佛学考试在56处会考,有1,650人赴考。凡考取三级以上者,国家授予僧爵位和俸给。
为了培养佛教学校教师和佛学研究者,政府创办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例如全国有学习佛法学校七千多所,学制一般三年,学生十五万人以上。还有几百所巴利文学校,学制九年,学生近万人。*高的佛教学府是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摩诃蒙骨佛教大学,它们都是八年制,前者有学生一千多人,后者有几百人,对象是比丘和沙弥,开设的课程,除传统的佛学科目,还增设现代各种新学科,如东西方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卫生学、法学、艺术、考古学、地理学、外语、历史、数学与生物学。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的大学部有三个学院:佛教学院(设巴利语、佛教、宗教与哲学、印度学四个系);教育学院(设教育、心理学、图书馆学、数学与科学四个系);人道与社会福利学院(设泰语、英语、东南亚研究、社会科学四个系)。摩诃蒙骨佛教大学设有七个系:哲学系(设佛学、比较宗教学等专业);心理学系(设生物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社会科学系(设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语言学系(设泰语、巴利语、法语、德语和汉语等专业);巴利文和梵语系;考古学与历史系;教育系。
泰国的佛教教育和研究中心,除曼谷外,还有清迈、大城等处。清迈是泰北佛教中心,有佛寺一千多座,僧人近万人,各种佛教学校近二百所,有许多名山古刹,如清汶寺(建于1296 年)、巴声寺(建于1345年)、则育寺、乌蒙寺、蓝奔寺等。五十年代以来,泰国政府在泰北山区少数民族部落中开展佛教传教工作,在清迈的室利素陀寺成立了传教中心,培养弘法比丘。目前该寺有600多个僧人,每年派出200人到山区布教,还在全国十个省分建立传教中心。泰国佛教 泰国佛牌
四、中泰的佛教友好关系
早在公元五世纪,位于今泰国南部的盘盘国,即开始向我国遣使献礼。梁中大通元年(529),多次遣使赠送牙像及塔等;六年(534),再次遣使馈赠菩提国真舍利、画塔、菩提树叶等。隋大业三年(607),隋炀帝遣常骏、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赠赤土王斋物五千段,其王遣婆罗门鸠摩罗以舶30艘至边境迎接,月余才至其都。受到国王隆重礼待。复遣王子那邪迦随常骏来隋赠送礼品。唐时,唐僧大乘灯禅师幼随父母泛舶往泰国中部的社和罗钵底国方始出家,后随唐使郯绪回到长安。据《元史》、《明史》、《清朝通典》等载,从元至清,中泰两国使臣往来不断。
清同治年间(19世纪中期),中国续行和尚泛海至泰国侨居,创建永福寺、龙莲寺、龙福寺等大乘寺院,后来果悟、果隆、果来三法师继任上述三寺住持,皈依者日增,逐渐形成了泰国大乘华僧宗派——华宗。华僧注重于中国大乘佛教以及南传佛学、梵文、巴利文的研究,硕学僧人辈出,1968年,华宗第六代大尊长兼泰国华宗僧务委员会主席普净法师主编出版了《汉梵英泰佛学辞典》,促进了中泰两国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交流。华僧在泰国佛教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不断荣获泰皇的晋爵加封,例如普净法师自从佛历2493年以来,先后获泰皇七次加封,例如1977年12月5日泰皇万寿节,泰皇至玉佛寺晋封普净法师为:“拍摩讷康那庄真达摩三昧智越,佛陀波黎萨真毗特,威德达摩巴萨,那哇吉丕咖巴育潭律真巴差威实”(义译为“广大达摩三昧智越,禅定弘度,绍隆圣教,加蓝加封、辅翼皇汉,精良善导,威德殊胜,辉煌总持大上座”)。地位仅次于泰国僧王。
目前,泰国的华僧有一百多人,信徒多是华侨及华裔。大乘寺庙近30座,其中有曼谷的普门报恩寺、永福寺、龙莲寺,北柳府的龙福寺等。此外,大乘信徒也成立了各种居士组织,如“泰国华人佛教会”、“中华佛学研究社”、“合艾莲花阁念佛会”等。他们的主要活动有:举办讲经法会、坐禅班、诵经班、修习八关斋戒和精进佛七;主办弘法利生事业,如放生、敬老、救济、奖励青年研究佛学等。泰国佛教 泰国佛牌
1975年7月1日,中泰两国正式建交后,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友好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两国佛教界的友好联系也日益增加。1980年6月,以达玛塔贾牟尼长老为首的泰国佛教僧侣访华团访问了我国。同年6月,当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代会长的赵朴初居士和佛协理事李荣熙居士到曼谷出席“世宗和”常委会时,顺访了泰国佛教界领袖及有关人士,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1981年5月,我们接待了以泰国教育部宗教事务厅副厅长阿都尔·拉塔隆达先生为团长的泰国佛教代表团对我国正式友好访问,受到了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的亲切会见,参访了我国许多地方的佛教寺院,同我国佛教界领导人就加强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好关系,具体地交换了意见。今年四月上旬,在泰王国隆重庆祝曼谷王朝开国建都200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迎奉佛像代表团首次应泰国佛教界的邀请赴泰访问,参加接受泰国僧王代表泰国佛教界向中国佛教协会赠送三尊大铜佛像证明文书的仪式。通过几年来两国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使源远流长的中泰佛教亲善友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一篇:为什么泰国如此多佛像及寺庙?
佛牌推荐
龙婆测 招财蛇皮符管 塔固 泰国佛牌 平安健康挡避险 财运事业 人缘人脉
泰国佛牌 阿赞力矿 招财蛇爪 强悍招财吸金 人缘生意 成愿招福 纳财吸财 投资事业 金融风险
泰国佛牌 龙婆本庙 水龙 仰稿佩 经文符片 招财转运 事业工作 去霉运智慧 权利健康
龙婆测 招财蛇皮符管 塔固 泰国佛牌 平安健康挡避险 财运事业 人缘人脉
泰国佛牌 2529年 圆模 行走佛 大法会版 财运人缘 事业健康 挡灾异性缘 有求必应 鉴定卡
泰国佛牌 阿赞湾猜 路过金童子 佛童子 招财人缘 事业成愿 生意投资
龙婆龙耐 2550年泰蓝泽度金 泰国佛牌 助力生意事业 权利人缘 正偏财
阿赞诺拉帕 招财蜘蛛膏 人缘膏 泰国佛牌 人缘桃花 贵人感情 生意生意 口才吸财